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热点文章 >

小暑节气适合养生的方法

| 徐球

小暑节气适合养生的方法必看

晨练不宜过早

夏季起居应少动多静,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饮降温。夏季天亮之前,空气并不清新,是污染的高峰期。日出前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不利于健身;并且清晨气温偏低,如果衣着较少,易患感冒,或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上午6点。

应正确使用空调

夏季使用空调时,室温应控制在26°C~28°C,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C;定时通风换气。长时间在空调房间的人,每天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间。

夏不坐木 小暑节气时,因为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公园里、小区里的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体虚或老年人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中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地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夏不坐硬”,老年人夏季不要坐在太硬的地方,因为人坐下时坐骨直接与座位接触,坐骨顶端是滑囊,滑囊用于分泌液体减少组织摩擦,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低,滑囊功能有所退化,分泌液体减少,夏季着装薄,有些老人身体瘦,坐在硬的地方容易导致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对身体造成损伤。

小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7月6日-8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过后、清风难觅,风中都带着热浪,大地仿佛被热浪定格静止;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节气应该吃些什么东西?

1、黄瓜+煮鸡蛋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2、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3、食新(食辛)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4、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5、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小暑节气的古代风俗

斗蝈蝈:斗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走卒孩童,养帼姻在中国古代甚为流行,帼帼文化源远流长夏季是帼帼繁盛活跃期,小暑时节,约几好友,将各自养的姐姻相斗一番,极是有趣,将暑热也抛之脑后。

垂钓:从小暑开始,夏天已不合适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了,以防中暑。可每天关在家中,古人也是不愿的,于是在池塘柳下钓钓鱼也是惬意。也学着古人做做怡情养性的活动吧,找个有柳荫之地,撑把遮阳伞,当回姜太公,即便等鱼上钩等得打盹,也是一番闲情逸趣。

小暑节气注意养心

中医讲“夏养心”。夏季炎热,人们常常会觉得心烦不得眠、燥热、手心热等等,要注重静心、养心。

小暑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

因天气炎热,血管扩张,小暑节气前后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改变时血压波动,在床上或蹲坐时血压是较为平稳的,但若起立过快,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头晕,甚至摔倒。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最好能够活动一下四肢,不需要时间太长,半分钟即可,然后慢慢起身,从躺到坐,从坐到站或从蹲到站,从站到走,都最好间隔1分钟以上。

梳五经:

用手指梳头3次~5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做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还能预防失眠、眩晕、心悸等,做完非常舒服。

6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