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方面:滋阴润燥
秋季燥气较盛,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人们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2、起居方面:早卧早起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这是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白天“秋老虎仍然很炎热,早晚温差大。
此节气中应该开始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低此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秋收”的养生原则。
3、运动方面:放松心情
适当的运动可有效改善“秋乏”。运动者可根据据自身本质和爱好,选择算不、打太极、爬山等轻松和缓的项目。
运动量雨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专家建议,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4、情志调养:调节心情
古诗有“春伤秋悲皆自惹,花开花落岂由人”,可见,秋季是一个容易情绪波动、勾起人悲伤情绪的季节。有一招最简单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是大笑。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部扩张,人在大笑过程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将更多的氧气吸进体内,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所以,请坚持每天都让自己快乐起来,多开怀大笑。这样做愉人愉己,还会让你的肺脏更健康。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偏北风会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会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时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时节,万物开始走向萧条。莲花开得正盛,却显露出凋谢之态,柳叶也渐渐稀疏。秋日的天空上云层渐稀薄,夏雨渐少而多习习清风。凉风悄然袭入珠帘之内。时而摇摇扇子,暑气比盛夏时易除;青草沉静,燕子在天空自由地飞;河水澄澈,鱼儿不时地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