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初中家长读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 诗诗2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转变的是沟通方式,我们要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那么你们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家长读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1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2

身为社会人,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沟通的误区,有意无意地产生暴力沟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不易察觉的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往往不易察觉,但是杀伤力巨大,它比可见的身体暴力影响更大、更持久,很容易在人的心里留下无法消散的阴影。

《都挺好》中,苏母应该是语言暴力的一个典型代表吧。在夫妻关系中,她强势专制,只要生活不顺,就会用语言暴力“攻击”丈夫,骂丈夫是窝囊废,不配拥有家庭,不配拥有儿女。苏大强在这样长期的语言暴力下,内心隐藏了诸多的压抑,也对妻子形成了深深的恐惧。所以才会在苏母去世后无底线释放自己以往的压抑情绪,也在女儿明玉骂自己的时候把女儿看成是妻子的幻影。

而在亲子关系中,因为苏母重男轻女的偏见,明玉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待见,语言暴力经常发生在她与母亲的沟通中,类似“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哥哥比”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对这样的家庭失望了,急切地想要逃离,而且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恨意。在母亲长期的语言暴力和精神忽略下,她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爱,内心是痛苦而煎熬的。即使后来她逃离了原生家庭,成为经济独立的成功人士,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残留着母亲带给她的痛苦。

电视里有一个片段让人感慨又心疼,明玉把苏大强骂晕送医院时,她说她觉得自己比赵美兰(苏母)更可怕,她说她真的害怕,只要闭上眼睛,都是母亲在跟她说“苏明玉,你这么努力都白搭了,你飞得再高,飞得再远,只要身上还留着我的血,就永远逃脱不了我的控制”。她说她凭什么逃不了,那种想要逃脱母亲带给她的伤害,却又深陷其中的痛苦隔着屏幕都让人心疼。

负面情绪的精神暴力:

爱人的工作比较忙,加上工作性质使然,平时的应酬相对比较多,喝酒的机会也较多(最起码在我的观念里),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会因为喝酒发生矛盾。其实内心知道很多时候爱人也是为了工作无奈喝酒,也能理解这种行为,而生气也是因为担心爱人的身体,可是在跟爱人沟通时,总是带着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以致闹得两个人不愉快。在读《非暴力沟通》时,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案例,恍然明白,如果我能在沟通时,保持平和的情绪,说出对他工作的理解,同时告知对他身体的担忧和尽量少喝酒的请求,也许爱人也会给我更为积极的回应。

而在跟孩子沟通时,就更要注意语言和情绪的正面性。随着小宝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会跟大人学习处事方式了。有时候他做错事情,我就会叫一声他的名字,然后使劲瞪着他。慢慢的他也学会了,当我瞪着他的时候,他也会用生气的眼神回瞪我,当时可能会觉得好笑,但是静下来想的时候会觉得害怕。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都是在模仿大人,你如何跟他沟通,他也会如何跟你沟通。

虽然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有什么事情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但是偶尔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哭闹时或者自己情绪不佳时,还是会难免用很大的声音去吵孩子,虽然话语并没有很多的侮辱性,但是这种带着负面情绪的交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暴力沟通吧。

不合理比较的精神暴力:

有一段时间,网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话题讨论热度很高,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过比较。当然,适度地和他人比较能够成为个人成长的助力,但在沟通过程中不合理的比较也是隐蔽精神暴力的一种,对沟通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因天性、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成长速度不可能是同步的。而基于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的不同,更是导致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像书中所说“即使需要比较,也需要将时间放到相同的层面上进行客观性描述”,不合理的比较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产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

实现彼此的非暴力沟通:

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暴力沟通表现形式,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去改变自己,逐步实现非暴力沟通。

尽量使用正面语言。在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时,思考之后再与对方交流,避免使用一些侮辱性或者带有人身攻击、道德评判的负面词汇。

保持正面积极情绪。很多时候,感情用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给彼此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与人沟通时,提醒自己尽量保持平和的情绪,让彼此的交流在温暖平和的氛围中展开,用积极的情绪带动沟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获得彼此都满意的效果。

尽量避免不合理比较。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拿来与人比较,将心比心,在沟通中学会尽量避免与他人的不合理比较,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3

感觉这是一本“How too”的书,讲的很好,作者在向世人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列举了许多客观、可信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掌握,是提高沟通能力的好工具。个人感觉要用好这个工具,除认真学习,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外,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高素质,健康的人格。人从小到大,在肉体发育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充实,从幼儿一门心思寻好东西吃,到少年时想办法满足种种幻想,再到成年时想办法得到各种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在这里,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是如此。假设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谈事情,是一种享受,哪怕意见相左,也不留遗憾,如果与一个品行败坏、声名狼藉的人交往,恐怕是避之不及,更谈不上心平气和的交谈。说到底,“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好用的交流方法,是一种技巧,像一把锋利的剑,就看放到什么人手中。

二、有勇气,大胆运用。善意的、有诚意的沟通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都渴望被人理解,但可曾想过试着理解别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事例,他是运用语言艺术的典范,在思维层面教了我们方法。剩下的,就看我们敢不敢用,怎样去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实事求是”,放到这里也是如此。本书的作者是西方人,读者是面向全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有着更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如何将“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很好(这里不用完美,难度太大)的融合在一块呢?必须要大胆的运用。我们的沟通习惯,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很多时候是在命令,更多的是在单方面的表达自我的感受“我这是为你好”“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太没良心了“等等,按书中的观点,这都是语言暴力的范围,但往往表达者并不认为自己这样说有什么不妥,这应该都是沟通方法不科学的表现。

三、看效果,不断改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改进提升的过程,而非终点。我们要想很好的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就需要批判的吸收,灵活运用,将此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改进。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性情暴躁,容不得别人提反对意见,有的好絮叨,老是说不到重点,自己还埋怨别人不理解他……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一定不能仅让知识停留在纸上,不能只是生搬硬套“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而是要灵活运用,不断改进。真正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张口就来,伸手就有。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4

20-年,我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假期。草莓与我形影不离地相处了三个多月,我俩之间也由最初的相谈甚欢到后期的剑拔弩张。我逐渐意识到,她的说话方式简直是我的复刻版,这也是我俩剑拔弩张的原因,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我突然开始反思自己,我与她的交流方式出了大问题!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义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有幸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并且尝试理解并运用这种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观察事实并表述你观察的结果,而并非轻易评论。比如,草莓某天看电视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们约定的三十分钟。原来我会生气的说:“你看电视怎么总是故意超时?言而无信!以后还想不想看了?你的作业写完了吗?你的钢琴还练不练了……”结果就是她愤愤地关了电视,进入书房,心不甘情不愿的打开书或者挪开琴凳。她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这种翻旧账,转移注意力的沟通方式,并且也用在了我和她爸爸的身上。

看完书后,我尝试着只表述观察结果“你今天看电视的时长已经到了我们约定的三十分钟”,“今天的英语作业已经完成,语文小卷还没写”听到这些,她并不反感,我们还可以心平气和地继续研究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表达感受,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想法。比如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时,可以用“兴奋、喜悦、甜蜜、感动、幸福、满足……”这样的词语,没得到满足时可以用“害怕、担心、焦虑、泄气、紧张、伤感、生气……”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表达感受,让对方了解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比如,出门时,草莓跑到我前面,帮我打开单元门,等我出去再关上。现在我会跟她说:“谢谢你帮我开门,你的帮助然我感到很温暖!”代替了原来的“你真懂事!”“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可以使她明确她的做法给别人带来的感受,而这件事并非是评价她的一个标准。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要素是提出你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对方不想让他们做什么。每天晚上睡觉前,草莓经常洗漱完毕后再去摆弄一遍她的小宠物们。让原本十分钟就可以结束的睡前工作拉长到了半小时。我现在会直接跟她说:“我希望你能在十点前躺在床上,保证你每天的睡眠时间。我希望你能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来照料它们。”

读完《非暴力沟通》后,我逐渐意识到,语言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的情感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愿我能慢慢改变我的交流方式,若能带动周围的人,将是令我非常快乐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5

新冠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心理压力,有些人还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焦虑、紧张、恐惧等兴许反应,如此此时周围的人再出现“暴力沟通的方式”,那将会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

沟通无处不在,暴力也从不稀缺。从家庭到学校,再每个人到社会,从亲人到朋友,再到领导同事,甚至陌生人。暴力的形式也各式各样,有最直接的武力带来的肉体上的暴力,也有间接地语言、思维、评价等诸多带来心灵上的暴力。我们或许接触肉体上的暴力不多,但是来自心灵上的暴力却始终围绕着我们,我们很多人既是心灵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专注于精神领域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他主要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和两种沟通模式。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两种沟通模式一种是表达自己,另一种是倾听他人。而这两种沟通模式都是按照这四个要素来做的。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他人和谐相处,还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涉及各种人物关系,非常值得一读。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首先观察,这种观察是观察事实,并且客观描述,不带有任何评价色彩;其次说出感受,表达出自己是事物的感受,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请求对方的协助。书中提到了很多日常的沟通方式,在不经意中就是暴力沟通的”典范”。作为一名老师,天天与未成年打交道,更需要注重沟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可能比直接粗暴的说教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可以按照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一步一步引导。

1、观察。你刚才在课上玩笔了。

2、表达情绪。我觉得很难过,感到很惋惜,你这么有天赋的孩子如果想学好一定不是难事。

3、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师希望你在课上认真学习,不做小动作可以吗?

4、寻求帮助。如果你忍不住要分心了,你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可以帮你,比如允许你站起来一会或者是其它你觉得可行的方式。

暂且不谈非暴力沟通对于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单单对于老师自己修炼脾气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面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很多时候一开始老师就自己情绪上失控了。一旦自己情绪失控,不仅解决不好问题,还会让自己变成情绪的奴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这里,我们想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持续,不是情绪的宣泄场。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惯常用以下几种方式,“道德评判”:“你就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或者“进行比较”:“你看某某怎么就知道认真听讲?”再或者出现“回避责任”的说法,“我对你发脾气也是希望你能认真听讲”亦或者“强人所难”:“你必须一动不动地坐好”。一旦出现这四种不对的沟通方式,学生可能在语言上也会给你反击,这样一来你这个“施暴者”也会感受到暴力沟通的苦果,真是害人害己。不谈学生下次还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至少在这节课上老师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忘记自己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而对学生至少在心灵上也造成了伤害。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写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我就想运用书中一句话: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倾听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学会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处于我们周围的人就会免去“暴力的伤害”,大家才会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书籍《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0篇

双减的心得体会10篇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5篇

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