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

| 新华

写心得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或工作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有助于理解并记住所学或所做的工作。这里提供优秀的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方便大家写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参考。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话题都让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比较符合现在人们生活气息的话题——职场、人脉。

其实,《三国》中,每个人都是在职场中奋斗的人,让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刘备、孙权。你可能说,刘备、孙权的才智远不及诸葛孔明、周郎。但是,刘备、孙权却善于用人。刘备智谋有孔明、庞士元,武略有关公、张飞、赵子龙、魏延、黄忠,有了这些人,即使刘备不能征战,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时,刘备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部下,使他们信任自己,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请当时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名气的草民。除此以外,刘备也是很讲义气,义弟云长逝世后,他曾经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却害死了云长,投奔了他人,当他们反省后,斩了杀死云长的仇人,刘备却毫不犹豫地亲自斩了他们。你说,刘备这样对自己的兄弟,军中,又有谁不肯为他死心塌地地效劳的呢?

东吴孙权则更善于用人,为了抗击曹操、夺取荆州,可以用诈让自己的妹妹去嫁给刘备,这样孙刘联军可以更好的抗击曹操。但没想到,因为国太心疼自己的女儿,假戏真做,刘备真成了孙仁(孙尚香)的夫君。这也可以间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许多孩子却不领情,套用一句广告语“过年回家,别成为父母永远的等待”。而孙权相对于刘备而言,更不容易在于,父兄已经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难。

《三国》在人脉方面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个人好比就是一个零散的点,当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圆圈,而一个圆圈的力量、范围一个零散的点。当然,这个圆圈也不是那么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当圆圈出现一点小空白、小漏洞时,你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去弥补,如果你善于动用人才,你也可以借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弥补的工作。

其实,我也曾在此方面吃过亏,有一次我和我的死党因为分数的问题闹了一点小矛盾,我也没有在意,一直在等着她先向我认错,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中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昔日的亲密无间的好友差点成了仇人。当时,我就用尽办法补救,对于我来说,结局总是美好的,我们终于有回到那个亲密无间的时代。

而在人脉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国》中也曾很好的体现,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贤人举荐同样富有才华的人才,而一国之主都会为了国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逐渐富强、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圆圈来解释的话,就是这个圆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无法帮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却有众多专业人才,那你就可以通过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发展成你的。你可能会说,这么多朋友你能顾上来吗?实际上,只要你能尽力帮助他们的就帮助,这样,你的人脉网络就永远不会用除法,只会用乘法。

看完《三国演义》后,突然发现自己在人脉方面有很多不当之处,或许,这本书就是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吧。也许,某一天,我重读《三国》时,对于人脉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脸,也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阳般的微笑。

夕阳西下,带着对人脉的感慨,迈出行动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汉朝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引起了各路诸侯之间的一场战争,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称帝,改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直到280年,司马炎平定天下,把三国统一成西晋。

在《三国演义》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位人物是曹操和吕布。

曹操是汉朝的丞相,他打过不少胜仗,算得上是个大英雄,尤其是官渡之战,他用二十万兵马打败袁绍七十万兵马,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釜底抽薪,首先把袁绍的粮草库—乌巢给烧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袁军人心惶惶,无心再战,这时候,曹军突然袭击,把袁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不计其数。但从另一方面看,曹操也很不任仁义,他为了逃命,曾在亲友吕伯奢家借宿,因为疑心别人害他,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八条性命,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因为害怕吕伯奢将来报仇又亲手杀了吕伯奢。

吕布面貌英俊,武艺高强,三英战吕布中,刘关张三位英雄同时上阵也战不过吕布,可想而知,他也是个大英雄。吕布小时候家境贫寒,流浪街头,曾被人收养,但他后来为了得到一匹赤兔马,竟然亲手把他干爹杀了,后来,吕布又认董卓为义父,但又为了一个女人把董卓也给杀了。

曹操和吕布都有英雄的一面,但他们的一些不仁不义的行为给他们的英雄美誉抹了黑。做人应该像关羽那样忠实、诚信、厚道,不然,即使他再英雄,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我喜欢《三国演义》,它让我又知道了很多故事和知识。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3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出的,是一本古代的历史的一本书。书内有许许多多人物和国家,他们为了占领地盘,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蜀、魏、吴。每个国家都有领袖。领袖旁边,便是军师。蜀国的军师是最聪明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善知人,帮忙刘备打了许多胜战。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顾茅庐,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见诸葛亮三次,但诸葛亮三次都不在。之后,刘备又去拜见他,张飞说:”如果,他不来,我就绑他来。”刘备说:”你们不懂得尊敬人才,你们这次就别去了。”关羽、张飞答应不再无礼。然后三人就去拜访了。离诸葛亮家还有三公里,刘备就下马步行了。到了诸葛亮家后一位童子出来,他说,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说,不要叫醒先生。刘备随后进了草堂。等了几个时辰后,诸葛亮把他请进屋里。

之后,诸葛亮下了山,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和他一齐吃饭,一齐睡觉,一齐讨论天下大事。刘备对着张飞、关羽说:”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4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身为中文系的一员,对于我国的四大名著,我自然是要有所了解的。虽然这部小说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而来,其间夹杂着作者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当做历史来看,只能作为小说来阅读。但是它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几百年间历史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三国群雄争霸的形势写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尔虞我诈和爱恨情仇使剧情更加充实饱满,更加吸引读者阅读。当然,里面的各种人物的刻画也是特别形象,每个人的不同性格都非常生动。其中有好几个人物让我不得不忽视。

曹操,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足智多谋,却又心狠手辣;为民谋福利,却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聪明机智,善于随机应变,他实行了一系列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他又有一腔热血,满怀抱负,对兵书有着强烈的热爱,在对朝廷失去信心后,他便开始了他的征程。但他生性多疑,也正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做出了很多狠毒的事情。孙权评价他说:“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用来形容曹操再合适不过了。

刘备,作为蜀国的开国皇帝,他自然也是有过人的才华。刘备与张飞、关羽的兄弟情义是我非常佩服的。在我看来,张飞、关羽都是那种桀骜不驯,英勇无敌的`人,可是他们愿意为刘备效力,这也归功于刘备的个人才干和他们之间的情谊。在我看来,刘备最正确的决定便是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这个军师,诸葛亮过人的谋略世人皆知,自是不必再说。他能请动诸葛亮为他效力,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战役的成功以及蜀国的建立作了铺垫。

而孙权,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都是一等一的枭雄,他自然也不差。自孙策遇害,他接任孙策的位置后,虽经历了重重坎坷,但好在自己有能力,而且又多像吕蒙、周瑜等的忠臣,吴国建立也是必然的。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感觉那么多年的历史就在自己眼前转瞬即逝,不禁感叹历史巨大的变迁。那些英雄已经成为过去,而他们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若现在的人们能吸取古人的优秀品质与足智多谋,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汉族,现山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小说富有传统意义,描绘了古代战争时期你争我夺的场面。主要写了(神机妙算)诸葛亮,(心地善良)刘备,(高大威猛)张飞,(有情有义)关羽等人打天下,攻打曹操(心狠手辣)的全部过程还有许多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讲了刘备,张飞,关羽在一个桃园结拜。有一天刘备听说:“曹操要发军了。”就像组织一个自己的军队,去打败曹操,偶然遇见了张飞。张飞加入刘备攻打曹操,还请刘备吃饭,在吃饭时一个叫关羽的人冲了进来,说小二拿酒来。刘备又邀请他加入了我们一起战斗。他们打造兵器。刘备是双剑,张飞是大刀,关羽是大刀。他们在桃园里结拜。

三顾茅庐:一天刘备听说在深山里住着一位卧龙先生(诸葛亮,字孔明)学问渊博就想请他出山帮忙助他一臂之力,可第一出去没在家去桃园了,第二次去还是没在家,第三次去在睡觉,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可刘备还在等最后卧龙先生出来了,随刘备下山。

刘,关,张情同手足,可不时也会吵一架,我觉得只有信任你,关心你,把你看做一家人那就是一个好朋友。不是只有结拜才能做好兄弟的,只要用心去与别人交朋友她(他)才能把你当兄弟。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和心得篇6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似乎对魏国和吴国不太公平,蜀国人物简直被神化了。吴国将领的勇武,如甘宁、凌统、孙坚,不在关羽之下,贾诩和郭嘉的谋略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可书中总是突出蜀国的人物,实在是不公平。我认为张辽才是众多武将中最杰出的一个。

张辽旧主吕布被抓后,贪生怕死,乞求曹操收留,为此张辽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足以显示出张辽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不比关羽差多少。之后他忠于曹操,也是忠义之人,为何人们只记得关羽!

张辽的为将之道是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正是如此,没能让太史慈的计策成功,因而大败孙权于合肥,也使吴国上将太史慈阵亡。虽不及诸葛亮,但有哪个当将军的像张辽一样智勇双全,且得胜后不骄傲?关羽虽智勇双全但刚愎自用,根本不及张辽,而赵云在谋略方面也逊色一些。

张辽鞠躬尽瘁。曹操平定汉中后,孙权又兴兵攻打合肥。张辽率领魏军死守。令孙权元气大伤,吴将董袭死于水中,陈武被庞德斩杀,大败于濡须口,张辽从而威震逍遥津。江南人一听到张辽的大名,连小孩晚上都不敢哭,可见张辽的厉害之处。直到在淮南战死为止,张辽立下的功名不可计数。纵是诸葛亮也打过败仗,可张辽身经百战,几乎不败,不让吴军踏入魏国半寸土地,哪个将军能够像这样英勇?

关羽智勇双全,但骄傲无比;诸葛亮才智过人,但不能上阵厮杀;张飞脾气暴躁;赵云过于谨慎,容易错过战机;黄忠年迈,容易轻敌;马超有勇无谋……如此看来,蜀中的豪杰哪个能敌张辽?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无数,但我不期望人们的目光只停留在蜀国的几个身上,如何才能“百家争鸣”,就看我们能否有自我的见解,而并不是别人留下来的。

9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