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听课心得 >

数学的意义听课心得

| 日鹏2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听课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听课心得1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佛山石湾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陈惠贞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麦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5、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

数学听课心得2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顾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数学听课心得3

这次培训活动,培训学习了《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地学习,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班级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心探讨。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论证~归纳教学过程。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2、预设、生成和-谐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自觉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的时间短暂,但终生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数学听课心得4

随着2009年第一场雪的来临,本年度的教学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安心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这学年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年来,我时时处处不忘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际时局,关注国家大事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上,我敬业爱岗,严谨治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等教育理论,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教育新的发展。平时自觉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学习与交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提优补差、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寻找课外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果,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并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素质、知识、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本年度里,本人坚持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一是抓住校内校外听课学习的机会,共听评教师课50多节次,积极开展校级公开课——一年级《找规律》和同课异构课——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等,均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其中《找规律》一课获“2009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二是平时积极动笔,努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共有3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三是继续加强对电脑技术的学习,制作的教学课件《小学美术恐龙的世界》获“2009年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课件”评比一等奖。此外,在2009年萧山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中获三等奖。

本年度我校还开展了2次低段数学口算比赛,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在比赛中也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通过比赛,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成绩代表过去,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更加努力地开展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听课心得5

最近,联校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由周主任带领年轻教师进行了互动听课活动,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需要向别人学习的东西很多。

如:梁老师的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一课,整堂课简单、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使每个听课的老师觉的情绪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主角,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梁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就应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梁老师的课堂则没有太多的花样,但是是那么的朴实,无华。更能让学生理解,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个性是识字教学,她采用了分散识字法,很适合低年级。是啊,教学无痕,梁老师以读代讲,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淡化了课堂的痕迹。使学生在感悟理解后,指导朗读就轻而易举啦。

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课堂后,我反思我与学生共同创设的课堂,如何让智慧和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展现。创设智慧型的课堂,务必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首先,教师自身的素养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是一个有利的诱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这是一个教师职责心的体现。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再就是,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成功的保证。于老师的课就是以亲切的教态以及真切的情意赢得学生的信赖,关心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适时给予鼓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整个课堂在简单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另外深挖教材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向各位老师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是被动的理解知识,而是用心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

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