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听课心得 >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心得

| 佳洁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心得【篇1】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围绕“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课文。本组教材是在第二组教材训练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也体现大纲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作文的习惯。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到玉泉观鱼,后来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举止特别的青年,接着讲这位青年是如何画鱼的,最后讲作者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用所学过的词语造句,在朗读和口头表达方面也比较薄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并会用“一丝不苟”和“赏心悦目”说一句话。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

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难点为: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选择

本篇课文的教法,我采用教导式教学法和整体性阅读教学法。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同时遵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握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解疑释难,总领课文。为发挥学生的主休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我采用读后谈话,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出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疑,以达到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以导促读,训练分段,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以导促读,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分段,让学生把握课文结构,并训练学生概括段意。

3、结合语境,紧抓重点。作者了解聋哑青年和聋哑青年画鱼都是一个注意观察和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青年是聋哑青年的?他的举止“特别”在哪里?在学生分析和讨论中引导学生抓住“从来”、“唯一”、“福利”、“老是”、“呆呆”、“融为一体”等词语,以突出课文重点和训练重点。

4、直观演绎,突破难点。“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联系是这篇讲读课文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现状,我着手准备一幅《游鱼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鱼画得很生动、形象,好像是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再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围观的人对聋哑青年所画的金鱼的赞叹,即“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个意思。接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画画。在融洽的气氛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要把画画好,必须先进行仔细观察所画事物,在心中有物体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再进行刻苦练习,最后才能把画画得像活的一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而两者的联系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在联系中理解,在形象中掌握,难点的突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训练巩固,总结提高。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练习后再让学生谈谈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了什么?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整体上理解、归纳总结,掌握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品词析句,学习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叙述作者玉泉观鱼,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情节语句优美。指导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义,体会句意,并学会运用“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新词语说一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利用工具书,培养自学能力。“细描”、“速写”、“福利”等词是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学生在阅读中不易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并分析选择该词在字典中的义项,以此既兼顾提高后进生查字典的能力,又培养中、优生多查字典,自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多读多红,体会思想。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多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我句子,促使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的了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课堂延伸,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应在实践中应用,讲读课文后,调动学生都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自己表达,练习说出人或事的特点、要点。直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再请同学试着画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教师准备一幅《游鱼图》。

课中。第一课时以“你们看过鱼在纸上游吗?”这富于悬念的激趣性总是导入,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答。教师再抓住主要问题,以导促读。在初读课文后训练学生分段,大休了解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廛读课文中,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抓住作者叙述中的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再采用直观图画,配合教师动作,让学生领会“鱼游到纸上”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演示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画画需从观察。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心得【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CAI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

2、思考:

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1、课文告诉了我们:

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聋哑青年是如何学画鱼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青年中特别的学画,认真做画的过程?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CAI出示相关语句,帮助感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围观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名青年呢?你对青年的评价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人物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

四、美读课文,归纳总结

CAI展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对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谈谈小女孩说:“金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青年却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总结出:青年通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了准确的形象,再把金鱼画像、画活了。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谈谈书上、生活中、周边人物忘我的学习态度,勤奋做事的故事。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本节课情感教育目的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心得【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二、合作交流:

同桌讨论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品读感悟: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上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知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四、巩固延伸:

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课堂作业: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3、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认真学习了课文后,了解到了聋哑青年持之以恒的观察金鱼,在心里对金鱼有了大体的印象后才开始画鱼。青年人画鱼时的聚精会神和一丝不苟深深的打动了学生,同学们都学习到了聋哑青年的可贵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心得【篇4】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 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有感

5月23日至25日我参加了中心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过关听课、评课活动。感受颇深,顿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广大青年教师凭着青春活力,执着的追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加之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语文课。他们对教材的熟悉和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这几堂课成功的基础。课堂语言或幽默诙谐,或亲切自然,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更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板书设计精巧,书写规范,再加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但使教学的直观性得以加强,也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学生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总之,这些课都不失为成功的语文课而又各有特点。

沈远春老师讲授的是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他紧紧抓住课文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想象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优美的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聪慧;深情并茂的朗诵,则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沈老师就抓住了朗读这一环节,采用范读、学生单独朗诵、两人三人配合朗诵、齐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调,揣摩语感,读出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感情的波澜起伏,创造出一种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也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从而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体味其中的美感。

《鱼游到了纸上》运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法的练习,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也在想象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他们之中虽然也有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但是,对教改的精神领会较透,并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品味感悟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创设出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对多样的交流形式感到其乐无穷,积极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则对学生的心得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才华得以尽情的展示。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他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在讲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论眼中、心中的课文景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张海霞老师则启发学生向课文作者挑战,调整课文的结构,改写课文的结尾,学生在改写和创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次听评课总的感觉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人人意气风发,胸有成竹,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教师初为人师却极具潜力,小荷初绽却已露出鲜艳的色彩。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学的百花园里一定会增添更多鲜艳的花朵。

不足处:

1、课堂气氛看起来虽然活跃,但稍显混乱,教师对此没有做更好的调动。

2、部分板书的字体不够美观,这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3、有的教师说话语速过快,学生难以听清。

4、个别教师整个课程设置不够新颖,缺乏独到之处。

5、语言虽准确到位,但自身感觉缺乏一种文学底蕴,需加强锻炼。

5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