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得道文库 > 热点文章 >

大学生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

| 伟杰

大学生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信念在攻坚克难中铸就。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

二、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品质在潜心研究中升华。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

三、集智攻关、甘为人梯的自觉在接力奋斗中凝结。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励新一代的青年人,着眼于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牢记时代使命,矢志爱国奋斗,将自己的追求融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家精神

基于科学精神的这种生产性功能,我们提出一个命题:科学精神浓度高的区域,其文化更具有活力,受此文化熏陶的群体也更具有创新精神。 从宏观效果来看,该区域的整体社会表现也更有秩序,反之亦然。提升区域科学精神浓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科学精神在区域内的普及度,而提高科学精神普及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改造传统文化,使之从封闭与退化状态转变为开放与进化状态,毕竟群体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揭示科学精神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需要对科学精神在不同维度上的功能做些简单的梳理。

在宏观层面 ,科学精神的批判性精神特质,能够打破全社会的盲从、迷信与墨守成规的认知惰性,从而最大限度上激活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并且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换言之,在科学精神浓度高的区域,错误的决策很难通过群体批判性的检视,从而无形中提高了政策的质量。

在可见层面 ,一个区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成分比较多的话,容易促成创新的大量涌现,并极大地提高当地的契约精神以及社会生产率,从而在区域间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并最终胜出。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精神浓度高的时代或区域,相对于科学精神浓度低的时代或区域,发展得更好,反之亦然。

久而久之,那些科学精神浓度高的国家的文化会向那些科学精神浓度低的国家持续扩散。这可以从纵向角度来验证,社会发展诸阶段变更的背后,更能体现科学精神浓度的变化,比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就伴随着科学精神浓度的逐渐升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精神浓度更是远高于封建社会。对此,我们可以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见到这种变化。科学史上的五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背后,也是科学精神浓度变化的结果。即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横向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精神浓度要高。虽然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与该区域文化中科学精神浓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全球化时代,一种文化或文明能否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该文化在竞争中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文化的生产力与正确决策的概率上,科学精神浓度高的文化或文明才能立于不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造传统文化,强调传统与当代相适应、相协调就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如果我们不想被淘汰的话,增加科学精神在文化中的浓度就是一条重要举措。

科学精神的普及与浓度的提高都需要文化受众的接受。对于微观层面的个体而言,增加科学精神的浓度有什么益处呢?一句话,可以降低上当、受骗的概率,提高个体正确决策的能力,并使自己在竞争中更具活力和开阔的视野。 试想这些年为何伪科学、迷信、假药、传销等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民众观念中缺少科学精神的成分与训练,造成群体普遍的认知门槛过低的现象,导致盲信、盲从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于任何个体而言,都是难得的人生修炼。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个审视,应该是通过每个人观念中的科学精神之眼来实现的。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句子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从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核

一是无私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服务人类的国际主义精神。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家国情怀的,老一辈科学家都是把救国救民当作神圣的己任。

二是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巴甫洛夫是国际上有名的生理学家,关于严谨治学他有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哪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借口来掩饰,不管这种肥皂泡的美丽色彩怎样使你们眩目,但肥皂泡是不免要破裂的,那时你们除了羞惭之外,一无所得"。

三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爱因斯坦不只一次讲到,"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四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前面没有人做过的。所以,创新没有捷径,不可能短平快。马克思讲得很好,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攀登陡峭山路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五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科学技术是集体的事业,先人讲过,"一朵鲜花是打扮不出美丽春天的"。也有科学家讲过,"脱离集体就是末路的开始"。

六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生命是有限的,事业则是永恒的,真理是一条长河,无数真理的集合才形成了一个真理。现在,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靠一个人、一代人,而是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以,科学家一定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行。

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发言稿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特殊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除了欢庆、除了自豪,我们更应该学习陈冬、刘洋、蔡旭哲等航天员以及战斗在航天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飞天的征程上,充满了艰辛,充满了风险,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艰苦创业的足迹,洒下了不懈奋斗的汗水。许多航天员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征服太空是他们的梦想。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身上那耀眼的光环,而更多是要想到光环背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那种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我们要学习他们那顽强的精神。通过网络搜索,我们不难发现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由于呼吸困难时紧咬的牙关;超常状态下的坚忍心理素质;还有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我一次次的感到心理的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他们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我们要学习他们积极的学习精神。广大航天人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有了他们坚持攻关的毅力和能力,才有了航天事业今天的辉煌。而作为一名航天员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是七年磨一剑,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航天精神”,也就是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把这种精神渗入到我们的特教事业的各项工作中,相信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载人航天精神”将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永恒的一部分。

69333